靠糞便就能實現大熊貓“熊”口普查?國家公園里野生動物“戲”好多啊
- 央視新聞客戶端
- 2023-07-07 17:05:45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被譽為“活化石”“中國國寶”。2017年,我國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2021年10月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成立。
大熊貓國家公園是一條“熊貓生態走廊”,橫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棲息著全國總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
在位于甘肅省隴南市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大熊貓數量穩中有升,活動范圍也在擴大,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資料圖片)
野生大熊貓數量穩中有升 活動范圍擴大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時值盛夏,這里山水相依,郁郁蔥蔥。白水江片區總面積約為25萬公頃,其中,核心保護區14.6萬公頃。分布有眾多珍稀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20多種,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上百種。在第四次國家大熊貓調查中,白水江片區分布有野生大熊貓111只,轄區內大熊貓數量穩中有升,大熊貓活動較為頻繁且活動范圍也在擴大。
打造生態優先型產業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眼下,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李子壩村,這里的夏茶已進入采摘期,茶園里隨處可見茶農們忙碌的身影。這里的茶園主要分布在海拔900米至1200米的區域內,也是毛冠鹿、黑熊等動物的棲息地,與大熊貓和羚牛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僅有400米的高度差。為了保護這些珍稀野生動物,村民成立了義務巡護隊,定期巡護監測。李子壩村位于保護區的一般控制區,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茶園作為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當地不斷改進茶園管理措施,引進200多套太陽能殺蟲燈,防止病蟲害的侵蝕。目前,全村茶葉年產量為12萬公斤,年產值達1500萬元。
少數民族鄉展現獨特民俗風情
現在映入眼簾的,是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的鐵樓藏族鄉,文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一個個獨特民俗風情的村寨坐落在白馬河畔,綠植點綴,山花遍布。漫步在村寨中,也隨處可見熊貓元素,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草河壩村毗鄰大熊貓棲息地,是名副其實的熊貓鄰居,國家公園成立后,草河壩村更是成為公園的入口。目前,當地正開展入口社區建設,社區群眾以生態管護員的身份深度參與公園建設,進行動植物保護、巡護監測、自然災害預警等工作。社區內還開辦了農家樂、客棧等,發展鄉村旅游,實現自然資源的有效保護和社區的和諧發展。
盛夏時節 巡護監測資源調查工作最繁忙
連綿青山,潺潺流水,進入七月,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白水江片區也開始了第二季度紅外相機的維護、畫面回收工作,大熊貓的巡護監測也同步展開。國家公園里,大熊貓的數量到底是怎么得來的?巡護路線都有哪些學問?跟隨總臺記者一起了解一下。
總臺記者 焦健:這里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白水江片區的大熊貓馴養繁殖中心,也是片區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的分界點。今天片區的工作人員正在安裝新的紅外監測裝置。這兩天片區里的保護站點正在回收第二季度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我所在的這個保護站至少有1000多段視頻2000多張照片是有效的。根據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的數據,這里生活著111只野生大熊貓。
野外調查 科學方法算出區內大熊貓數量
總臺記者 焦健:園區里這些野生大熊貓的數量是怎么調查出來的?大家可以看看我手上的這塊大熊貓糞便,它是這里的巡護人員昨天在巡山的時候發現的。我們知道,野生大熊貓是以竹子為主要的食物來源。而為了不被竹子劃傷腸胃,大熊貓的腸道會分泌黏液,把吃進去的竹子包裹起來。因此真正被腸道消化吸收的竹子只有大約14%,剩余的86%都會被排出體外。所以大熊貓的糞便,其實并不臭,更多的是竹子的氣味兒。
普查大熊貓最常用的是咬節法。什么是咬節呢,大熊貓糞便中,由很多熊貓咬斷的竹子片段組成,這就是熊貓咬節。一般3厘米的咬節應是年幼的大熊貓的,3厘米至6厘米咬節是成年大熊貓的。
依據糞便中這些咬節的齒寬和形狀就可以判斷是不是同一只大熊貓的糞便。如果發現的兩堆糞便新鮮程度很相似但是距離超過200米,就可以推測是兩只不同熊貓個體在同一個時間段排出的。所以說,野外調查中得出的大熊貓數量不是數出來的,而是算出來的。
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調查人員還會利用分子生物學、紅外相機技術等多種方法來提升大熊貓野外調查的準確性。
通過保護棲息地環境保護大熊貓
其實,大熊貓國家公園對野生大熊貓的保護,也是遵循著這樣的一個原則,就是通過對大熊貓生存環境的保護,間接地保護它們。
這幾年,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對轄區內受損的大熊貓棲息地采取了人工造林、樹種栽植補植等措施,完成了生態修復2000多公頃,適宜野生動物生境面積有所增加。
而通過對近幾年監測數據的疊加對比分析也發現,公園白水江片區出現了兩個大熊貓分布的高密度區,同時很多站里拍攝到大熊貓母子的照片和視頻,這也可以說明目前區域內的大熊貓數量是穩中有增,或者說大熊貓活動較為頻繁且活動范圍也在擴大的。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2023年的監測樣線圖上可以看到,紅色的線條就是基層保護站的巡護員、監測員每月定期、不定期開展巡護工作的路線。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這些監測樣線里呈“幾”字形的比較多,巡護監測人員每次沿著這些線路行進,如果發現有大熊貓的活動痕跡,經過評判會對那個區域分別向兩邊擴充200米左右的距離,也會成為今后一段時間的觀測重點。目前,白水江片區共繪制了123條監測樣線,覆蓋園區內的所有重點區域。
科技支撐 保護區“空天地”一體化監測
現在,這個保護區還啟用了14套野生大熊貓空間視頻監測體系、在野外布設了1000多臺紅外相機,另外還布控了主要用于監測人為活動的固定探頭。用保護區人自己的話說,這叫全方位一體化的“空天地”監測網絡。這套系統可以實時回傳核心區監測點位的畫面,拍攝野生動物活動場景,還可以為監測點方圓10—15公里內的火情實現預警,可以說,科技智慧在大熊貓公園建設當中,也是起到了不容小覷的支撐作用。
向深山進發 探訪大熊貓“拍攝片場”
大熊貓國家公園成立后,生物多樣性監測成為園區內工作人員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能看到的很多影像資料,也正是通過他們布設在野外的紅外相機拍攝的。按照計劃,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的工作人員一年要進入林區兩到三次,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其中就包括紅外相機的維護、數據回收。
7月5日,總臺記者跟隨工作人員,進入深山,跋山涉水,安營扎寨,實地體驗了他們的工作日常。
天還沒亮,記者和工作人員就出發了,車行至公園入口,接下來就是全程步行。一路上,領隊班文琴不斷給記者科普森林的秘密。
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白馬河保護站副站長 班文琴:松蘿是空氣質量特別好的時候才會有,也是金絲猴比較喜歡吃的一種食物。
班文琴提示記者和同行隊員,危險的地方就抓著竹子。腳下有點滑的地方就抓著旁邊的樹叢,“最好抓著竹子,朽木不要抓。”
根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報告,白水江片區共有111只大熊貓。由于原始林面積廣大,熊貓嗅覺靈敏,天性警覺,在野外偶遇大熊貓非常困難。可以說,99%的熊貓影像都來自野外架設的紅外相機,因此相機的電池更換及性能檢測非常重要,這也是工作人員此次進山的主要任務之一。
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白馬河保護站副站長 班文琴:快看!拍到大熊貓了。這個大熊貓看著挺健壯的,憨態可掬,看它悠閑不悠閑。
進山10個小時,在向下一個紅外相機進發的時候,一處山坡上,工作人員還發現了一坨熊貓糞便。
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白馬河保護站副站長 班文琴:發現大熊貓的糞便首先要給它定個位,然后再看一下這個糞便大概是什么時候的。糞便稍微陳舊一點,大概有一個月左右,聞一下這個大熊貓的糞便它其實是沒有異味的,就是竹子味。
每次進深山開展監測任務,少則三五天,多則十多天,山上沒路,工作人員只能沿著河流前行,有時候,一天要趟十幾次河,碰上雨季,在山里逗留的時間更多,不僅手機沒有信號,吃住都要自己解決,蚊蟲叮咬更是避免不了。到了晚上,工作人員找尋安全的地點扎帳篷,常年的山林工作,每個人都成了戶外生存的高手。帳篷搭起來后,利用做飯的空隙,大家還要對白天的工作進行復盤,制表、整理數據,制定第二天的工作任務。
忙完一天的工作,團隊并沒有立馬休息。夜深人靜,繁星之下,大家席地而坐,聊聊家常,開開玩笑,卸下一天的疲勞。
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白馬河保護站副站長 班文琴:我在這參加工作已經26年了,在這26年中我還沒有見過大熊貓實體在野外。但是通過我們這么多年的保護和監測巡護工作,我們發現大熊貓的痕跡還有其他野生動物的痕跡是越來越多,紅外相機拍到大熊貓的頻次也越來越多。所以我覺得我和大熊貓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也挺神奇,我做的這些工作我也覺得是值得的。
守護“野生精靈” 保護生物多樣
就像剛才這位工作者所說的,野外工作那么久都不一定能親眼見到野生熊貓,但工作人員的監測路線和大熊貓的活動軌跡時空相疊,在他們心中,就是一種相遇。
紅外相機鏡頭前的“動物劇場”
雖然在野外親身遇到大熊貓的機會非常少,不過得益于工作人員布設在野外的這些拍攝設備,現在我們還是能經常通過畫面,看到野生大熊貓的活動情況。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野外布設有1000多臺常規紅外相機及自動回傳紅外相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最近這些相機記錄下了哪些珍貴有趣的畫面。
我們看到,除了大熊貓外,大熊貓國家公園里,還生活著眾多的野生動植物,生物多樣在這里得到很好的保護。對于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來說,廣闊的山林是他們的“辦公室”,眾多野生動物是他們的小伙伴。
總臺記者 柴世文:大家都知道,大熊貓是愛吃竹子,那我就有一個疑問了,野生的大熊貓,它們吃的是多粗的竹子,而且山上的竹子夠不夠吃啊?
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大熊貓馴養繁殖中心負責人 劉智: 野生的大熊貓吃箭竹,這種箭竹的分布在我們白水江區域是比較廣泛的,主要就是這種缺苞箭竹。
這些箭竹,大多僅有鉛筆粗細,竹竿和竹葉都是野生大熊貓愛吃的食物。據竹類資源調查顯示,白水江園區內分布有大熊貓主食竹共有5種,面積達6.8萬公頃,可為2000只大熊貓提供充足的食源。
工作人員告訴總臺記者一個概念,叫“傘護”效應。以這個國家公園為例,主要是保護大熊貓為主,相當于在整片山林上面,樹起了一把保護的傘。這把傘不光是保護了大熊貓,傘底下其他的一些動植物,也同時被保護。
近日,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救護中心接到村民送來的一只受傷金雕,剛送來時,金雕無法站立,兩翅下垂,身體極度虛弱。經檢查,工作人員推測金雕是由于腸道疾病感染造成體能衰退,喪失主動飲水和進食能力。經過半個月救助,金雕身體得到恢復,并且成功放飛。
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大熊貓馴養繁殖中心負責人 劉智:我們通過看追蹤器發現,把它放飛的第一天,它就從中心的位置,飛到了四川的松潘縣境內;經過兩天半左右,然后它又繞了一個圈,又飛回當初救助它的地方。說明它導航的功能還是非常強的。
除了救治受傷動物以外,工作人員在開展野外監測時,還能在轄區內發現之前沒見過的物種。就在1個月前,白水江分局自然教育團隊在開展夜間觀測活動時,“偶遇”了色彩鮮艷的毒蛇,為首次在園區內發現的中華珊瑚蛇。
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工作人員 康永剛:發現了中華珊瑚蛇在我們白水江園區內的新分布。這意味著我們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物種類不斷增加,也是保護大熊貓“傘護”效應的一個重要體現。
從紅外相機拍攝到的素材中,工作人員發現了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生活密碼”。
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的康永剛告訴記者,羚牛就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生活習性,“它們會集體育幼,不是它自己的孩子,它也帶,就像我們建立幼兒園一樣的撫養方式。”
康永剛說,白水江園區的金絲猴,大家以為它們是在“秀恩愛”,其實是抱團取暖的生活習性。其實我們跟野生動物打交道是非常頻繁的,在工作中也愿意去發現他們特殊的一些生活習性。
關鍵詞:
- 靠糞便就能實現大熊貓“熊”口普查?國家公2023-07-07
- 神馳機電:全資子公司臨時性停工停產2023-07-07
- 鎮平侯集鎮:健康元素融入夜市文化2023-07-07
- 滾動:我們為什么希望王寶強贏一次2023-07-07
- 觀天下!冬奧場館的夏日玩法,你不想來嗎?2023-07-07
- 郭剛堂庭審后發聲:人販子推脫不認罪,我很2023-07-07
- 每日快看:男子偷手機變賣40元,花1000塊打2023-07-07
- 美新型毒品泛濫吸食者如喪尸圍城,仿若現實2023-07-07
- 天天信息:三大指數收跌 創指跌1% 農業股2023-07-07
- 自動駕駛車輛云集!這里發生了什么?2023-07-07
- 野豬不再是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如何找準保護2023-07-07
- 初中生打傷他人,因未滿14歲“打人白打”?2023-07-07
- 學生信息泄露不只在人大,網上最低1元就能2023-07-07
- 環球要聞:男子收取高價代購火車票被拘留102023-07-07
- 全國發布108個高溫紅色預警,其中河北占了72023-07-07
- 青海海東警方破獲特大電詐案 涉案金額高達2023-07-07
- 聽,這就是防汛救災一線的聲音!2023-07-07
- 農業農村部:7月7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2023-07-07
- 朔州懷仁市麻淵:大美非遺之刻瓷藝術傳承人2023-07-07
- 中央銀行存款賬戶管理辦法來了,明確賬戶申2023-07-07
- 皮棉商品報價動態(2023-07-07)2023-07-07
- 引入“洛神”!合肥融創樂園打造夏夜潮玩新2023-07-07
- pubg畫質模糊怎么調清晰(pubg畫質模糊怎么2023-07-07
- 天天訊息:3000萬!鄭州第一批汽車消費券將2023-07-07
- 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對付忠偉決定逮捕 焦點2023-07-07
- 外交部回應美防長涉南海言論:中國海警的執2023-07-07
- 世界今熱點:小暑果然夠高溫 避暑地圖快來2023-07-07
- 擇期宣判!郭剛堂兒子被拐案一審庭審結束,2023-07-07
- 每日快播:靜安大寧功能區企業云天勵飛亮相2023-07-07
- 當前資訊!數字華麗轉身 致美現實生活2023-07-07